佛教与道教对于梦境都非常重视,不管是佛教的修行,还是道教的修行,梦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佛教讲究因果,修行修心,梦对于佛教来说就是心的体现,与因果有很大的关联。对于佛教来说,梦是一种相,诸相不生,诸法不灭,而佛的至高境界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够勘破一切,不堕轮回,得以超脱。对于道家来说,天地万物,源于自然,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梦也不例外。梦是意识的幻化,道家追求的超脱就是天人合一。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梦是心识的表现,就像人生的一段旅程,一场梦就是一段轮回,就是一段因果。很多人在生活中,总觉得梦境无比真实,这其实不过是心中的一种执念罢了。执念越深,梦境越真。佛教认为,一个人在人生中的执念越深,那么他所经历的痛苦也会越大。这种执念会体现在梦境里,执念越深,梦境与现实就越难分清楚。一个人要想获得大自在,一定要懂得放下,从有为法,如梦人生中跳脱出来。
佛说:“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一切皆从心起,心动则梦自生,对于佛教的修行来说,梦境是一场心识的游戏,一切唯心,梦境也是由心而造,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修心。修心才能实现大觉,才能从梦中觉醒,发现梦境原来只是一场空。
梦是一场因果,对于佛教来说,世间一切皆有因果,前因后果,因果循环,生生不息。不管梦境是什么,都代表着因果,可能是你未来的因,就像很多人发现有时候梦境有着预测未来的作用。也可能是过去的果,已经过去的事情本已经忘记,梦境却能让你想起这段因果。
道教讲究的是现世的超脱,梦是道家修行的一种。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著名的梦,应该就是庄周梦蝶了。这就是道家一种道法自然的表现,天地万物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只有道法自然,才有可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于道家来说,梦就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尝试。
佛教觉得梦是一种相,所有相,都是虚妄,这是一种大彻大悟。对于道家来说,梦是超脱和现实的结合,两者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梦境和现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虚妄。佛讲人生如梦,说的是一切都是虚相,如果不能勘破,到头来就是一场空。道家讲的人生如梦,梦也如真实的人生,要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梦,那么也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佛教认为人今生处在痛苦之中,修的是来世,希望今生能够实现心的超脱,来世能够往生极乐,所以佛认为,梦是人诸多业果的一部分,要想超脱,就要勘破。要从梦中的凡夫之心,到达梦觉的佛心。道家修的是今生,不修来世,只重今生。道家求得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希望今生能够得到圆满,所以才会有了庄周与蝴蝶的互相转化。
梦,似幻似真,很多时候就像是人生的一个片段,仿佛真实的存在过,经历过。在古代,关于梦境有许多或传奇、或美好、或伤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有着很深刻的人生道理。在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有很出名的梦境。随着几千年的流传,或许已经有太多的人不记得这些故事,不过这些故事依旧没有消失,而是像收藏多年不曾开封的好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香。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蝶,蝶化庄周,这应该是关于梦境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庄周是春秋战国时期,仅次于老子的道家代表人物。有一天,庄周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梦。在梦里,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直蝴蝶,逍遥于天地之间,非常的高兴和愉快。当梦醒来的瞬间,庄周恍惚了,他还以为自己真的变成了一只蝴蝶。过了好一会儿,庄周才明白过来,自己是庄周,不是蝴蝶。庄周把自己梦成了一只蝴蝶,这是庄周对于自然,对于逍遥的向往,希望自己不再受到世俗的束缚,可以翩然逍遥。可是谁又能知道,是不是蝴蝶化成庄周。
这样的梦境我想很多人都应该做过,可能你不是变成了蝴蝶,而是其它的一些事物,不过道理都是相似的。当你梦见自己变成了别的东西,又何尝不是别的东西变成了你。或许是其它东西进入了你的梦境,我们自己也可能在别人的梦境里。就像蝴蝶在庄周的梦境里,也可以说庄周是在蝴蝶的梦境里。
得失悲喜黄粱梦
一枕黄粱,几时梦醒。梦想或许遥不可及,美好的事物也总是时光短暂。唐朝,吕纯阳得道成仙,化成老翁,遇到进京赶考的卢生,卢生因为落榜,垂头丧气,漫无目的的走在路上。到了邯郸的客栈里,吕祖看见卢生依然在唉声叹气,感叹命运不济。吕祖就给了他一个枕头,让他倚枕而卧,很快卢生进入了梦境之中。在梦里,卢生得偿所愿,高中进士,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在官场上,也是运势亨通,青云直上,最后被封为国公。家里也是儿孙满堂,而且每一个都很有出息。卢生自己活到了八十几岁,最后因病去世。卢生急忙惊醒,回头一看,自己还是在客栈之中,那个给了自己枕头的老翁也在旁边,店主人刚才煮的黄粱饭都还没熟呢。卢生才知道,梦里的一生,在现实也不过是短短的一会儿,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梦里的繁华富贵也是转眼成空,一切的美好,也只是黄粱一梦而已。所以有时候人生不必过于执着。
假亦真时真亦假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难以逾越的高峰。在这部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梦境的描写和介绍,每一个梦境都有它自己的含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红楼梦中有很多角色,女性角色主要分为金陵十二正钗和十二副钗。宝玉做梦来到太虚幻境之中,仙境美轮美奂。在太虚幻境中,宝玉看到了十二正钗和副钗的判词,只是,那时候宝玉还看不透这里面的意思。在梦境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已经被揭示,荣华富贵也是转瞬即逝,不过有太多的人都参不透,陷入无边的烦恼。
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化蝶,还是蝶变庄周,梦境和现实仿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吕纯阳的一枕黄粱梦,也让人懂得人生不必过于执着,富贵荣华也是转瞬即空。《红楼梦》的太虚梦境则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真真假假的大梦,在这场梦中,就看谁能够事先醒悟,做一个梦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