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古人根据梦的内容不同,把梦分为以下十五类:
直梦即梦见什么就发生社么,梦见谁就见到谁。人的梦都是象征性的,有的含蓄,有的直露,后者就是直梦。如你与朋友后就不见,夜里梦之,白日见之,此直梦也。
象梦即梦意在梦境内容中通过象征手段表现出来。我们所梦到的一切,都是通过象征手法表现的。入梦到登天,其实人是无法登天的,在此,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如天象征阳刚、尊贵、帝王;地象征阴柔、母亲、生育等等。
因梦由于睡眠时武官的刺激而作的梦。";阴气壮则梦涉大水,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此即因梦。
想梦想梦是意想所作之梦,是内在精神活动的产物,通常所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即想梦也。
精梦由精神状态导致的梦,是凝念注神所作的梦,使近于想梦的一种梦。
性梦是由于人的性情和好恶不同引起的梦。性梦主要不是讲做梦的原因,而是讲做梦者的对梦的态度。
人梦人梦是指同样的梦境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感梦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梦为感梦。即由于外界气候的原因,使人有所感而作之梦。
时梦时乃四时,由于季节因素造成的梦为时梦。";春梦发生,夏梦高明,秋冬梦熟藏,此谓时梦也";
反梦就是相反的梦,阴极则吉,阳极则凶,谓之反梦。在民间解梦,常有梦中所作与事实相反之说,在历代典籍中,亦多有反梦之记载,成语中亦有黄 梁美梦的典故,唐·;沈既济《枕中记》,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时,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只落得一场空。可见反梦在人的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籍梦也就是托梦,此类梦在古代书籍中也有不少记载。人们认为神灵或祖先会通过梦来向我们预告吉凶祸福。
寄梦就是甲的吉凶祸福在乙的梦中出现,乙的吉凶祸福在甲的梦中出现,或者异地感应做同样的梦。寄梦是由于人们之间的感应而形成的梦。
转梦转梦是指梦的内容多变,飘忽不定。
病梦病梦是人体病变的梦兆,从中医角度来讲,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五行失调而造成的梦。
鬼梦即噩梦,梦境可怕恐怖的梦。鬼梦多是由于睡觉姿势不正确,或由于身体的某些病变而造成的梦。
我国传统的梦占文化是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对梦的研究成果,明代崇祯年间的《梦林玄解》是梦学中的集大成者,是现代研究梦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在民间流传深广的《周公解梦》也是我们研究梦学的资料之一。
唐玄宗开元七年,有个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到邯郸去。这位道士可不简单,他长年修道,已经掌握了各种神仙幻变的法术。二人攀谈起来,谈话中,那位姓卢的书生,流露出渴望荣华富责,厌倦贫困生活的想法,吕翁虽劝解了一番,但卢生感慨不已,难以释怀。于是,吕翁便拿出一个枕头来,递给卢生,说:“你枕着我这个枕头睡,它可以使你荣华富责,适意愉快,就像你想要的那样。”卢生接过枕头,发现这是一个青色瓷枕。枕头两端,各有一孔。便将头枕在上面,睡了起来。刚刚睡下,就朦朦胧胧地发现枕头上的洞孔慢慢地大了起来,里面也逐渐明朗起来,卢生于是把整个身子都钻了进去,这一下子,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过了凡个月,他娶了一个老婆,姑娘家里很有钱,陪嫁的物品非常丰厚,卢生高兴极了。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
第二年,他参加进士考试,一举得中。担任专管代皇帝撰似制诏诰令的知制诰。过了三年,他出任同州知州,又改任陕州知州。卢生的本性喜欢作治理水上的工程,任知陕州时集合民众开凿河道80里,使阻塞的河流畅通,当地百姓都赞美他的功德。于是,没过多长时间,他被朝廷征召人京,任京兆尹,也就是管理京城的地方行政官。
不久,爆发了边境战争,皇帝便派卢生去镇守边防。卢生到任后,敌军,开拓疆土丸百里,又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功大位高,满朝文武官员深为折服。卢生的功成名就,招致了同僚们的妒忌。于是,各种各样的谣言都向他飞来,指责他沽名钓誉,结党营私,交结边将,圈谋不轨。很快,皇上下诏将他逮捕入狱。与他一同被诬的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因为有皇帝宠幸的太监作保,才被减兔死罪,流放到偏远蛮荒的地方。
又过了好凡年,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的,所以,叉重新起用他为中书令,封为燕国公,加赐予他的恩典格外降重。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卢家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此时的卢生地位崇高,声势盛大显赫,一时无双。后来他年龄逐渐衰老,屡次上疏请求辞职,皇上不予批准。将要死的时候,他挣扎看病体,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并对皇帝的恩宠表示感激。秦疏递上去不久卢生就死了。就在这时,睡在旅店里的卢生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醒了。他揉揉眼睛,摇晃凡下头,发现自己的身子正仰卧在旅店的塌上,吕翁坐在他的身旁,店主人蒸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触目所见,都和睡前一模一样。他一下子坐了起来,诧异他说:“我难道是在做梦吗?”吕翁在一旁,对卢生不动声色他说:“人生的适意愉快,也不过这样罢了。”卢生怅然失意了好一会儿,才对吕翁谢道:“我现在对荣导的由来,穷达的运数,得和失的道理,生和死的情形,都彻底领悟了。这个梦,就是先生用来遏制我的私心欲念的啊!谢谢先生的点拨。”
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梦故事有很多,如淳于梦梦中做南柯太守,醒来发现自己是在蚂蚁的国家里做官的故事,还有徐玄之梦中到蚂蚁国的故事,《聊斋志导》中曾举人梦见自己当补相做贪官人地狱的故事,《萤窗异草》中也有黄梁一梦类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女人:黄婉兰梦见自己做了王妃,国王迷恋于她不理朝政,结果被敌国入侵。敌国的要求是把此美女奉送。黄婉兰大义凛然投河自尽。梦醒才知道做王妃的一生全是一梦。这一类故事实际多是寓言,目的在于让人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要把功名富贵看作一场梦。这种梦故事是不必以释梦的方法来解释的。
一个太在意梦所提供的“第三种知识”的人,也有可能使梦成为“自我兑现的预言”(Self-fulfillmentprophecy)。
《聊斋志异》里有一则《牛飞》说:“乡人某甲买了一头牛,颇为健壮。有一天晚上,某甲梦见牛长了翅膀飞走了,他醒来觉得这是个不祥的梦,怀疑将有所丧失,于是牵牛到市场折价出售。
他将售得的银两用布巾包裹缠绕在臂上,在回家的途中,看到路旁有一只老鹰正在吃死兔的腐肉。某甲走近前,老鹰很温驯,并不飞离,于是他就以布头绑住老鹰的腿股,再缠绕在自己的臂上,继续往回家的路走。被缚的老鹰沿途一再摆扑,某甲稍不注意,老鹰竟带着包有银两的布巾飞上天去。
表面上,“牛长了翅膀飞走”的梦中预言里果然象征性地兑现了,但如果某甲不认为梦不祥卖牛,牛又怎么可能飞走呢?我们可以说,这是某甲受了梦的暗示,而自己兑现了那个预言。
清人笔记小说《秋灯丛话》里,另有一则有关清初大儒朱竹坨(《明史的编修)的故事说,朱竹坨很喜欢吃鸭肉,年轻时候曾梦见自己行经郊外时,看到一个大水池,池中蓄养了好几千只鸭子,在一旁看守的童子对他说:“这是先生您一生的食料。”
后来朱竹坨81岁时,因生小病而卧床休息,又梦见回到年轻时代梦过的那个大水池边,结果发现水池里只剩下两只鸭子。
他醒来后,觉得不祥,告戒大家家人不可再烹杀鸭子;想不到女儿刚好回来探病,知道父亲喜欢吃鸭肉的她,在家里宰了两只,特地带来孝敬父亲。朱竹坨看到这两只煮熟的鸭子,叹道:“我的食录就到这里结束了吗?”当天晚上,他就死了。
这也是“自我兑现的预言”,朱竹坨深信梦中的预言,而告诫家人勿再杀鸭,但“人算不如天算”,看到女儿送来的两只鸭子,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也许就是这样,而使他的病情恶化,一命呜呼。
现代的解梦属于科学范畴的研究,“梦的解析”是根据精神动力学原理,强调梦的社会文化背景、梦与现实的相互关系,帮助人们解决内心的矛盾,改善人的精神状态。
中国古代流传的梦故事很多,与其说这是古人的梦,不如说是古人的寓言。因为这些梦故事中有很多并不是梦,而是古人编出来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大略分类,中国古代的梦故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人生如梦类:以著名的庄周梦蝶故事为代表。梦很简单,庄周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他醒来后,提出一个很难解的哲学问题:“是庄周梦见自己变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了庄周?”从现象学角度,我们实在并没有办法分辨这二种假设孰真孰伪。
古代占梦术的理论是非科学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占梦术一无是处,因为古人在生活经历中可以直觉地了解到一些梦的意义,也可以发现一些常用象征的意义,甚至其占梦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学原理。但绝大多数都似乎带有宿命论的味道。正因为如此,这类占梦辞书往往会自相矛盾,如前边说“梦见蛇虎者主宝贵”、“梦见蛇当道者大吉”,后边又说“梦见蛇作盘者宅不安”这些对梦的解释,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例如,“梦见自己双目失明,预示着不可相信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对妻子和孩子也不要相信。”我们知道,梦见失明的诸多意义中,确有一种是表示“盲目相信别人”。
梦是什么?在精神分析理论出现之前,科学界否认梦有任何意义。当然那时的科学界对梦有一种解释--它对任何事物都有解释。科学是对自然。人和社会的一种体系化的释意活动,体系中不能不解释梦而留下空白--过去的理解是,“梦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无规律的活动。在人们睡眠时,多数神经细胞不活动而处于抑制状态,而少数神经细胞没有抑制而进行无规律活动。这就是梦。所以梦没有意义。它是大脑的涂鸦。如果你梦见了被狗追,这什么意义也没有。”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梦的见解,而且通过释梦的成功的实践使这种见解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证实。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梦荒谬无意义之表面之下有另外的隐藏的意义。因此,周公解梦未必科学,但也不是迷信。
按照古代占梦术的要求,不是所有的梦都可以入占的.同时,对占梦者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古代占梦术上著名的两条原则:
梦有五不占,占有五不验。
所谓“梦有五不占”,就是指有五种梦不能入占。
其一是神魂未定而梦者,不占。这是因为梦是由人的神魂感应所产生的,按照道教的理论,人的精神由魂与魄共同组成,民间口语常说“丧魂落魄”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它们是人的精神的阴阳两个方面。一般来说,魂由阳气组成,阳气轻清,这样魂之中精神的因素便较重,大体相当于神;魄为阴气,沉滞粗重,是构成人形的基质。所谓梦便是人的阳气与天地万物的阳气相互感通,具体依据梦中所现事物的不同,象征着不同的感应对象。古人认为,人在神魂未定的状态下所呈现的梦象不是精魂所感,而是精魂未定下的浮想。这种浮想不是占梦术上的“真 梦”,因此便不能呈现吉凶之兆。
其二为妄虑而梦者,不占。所谓妄虑而梦,是由于白天各种邪想而致梦。按照佛教的认识理论进行分析,邪想所梦一般不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为,这六识都是因感而发,属于短暂的、浅显的感应。这种感应一般都是无意义的杂想,不包含吉凶的真机。只有进入到第七识未那识,因其中有次层之真我存在,这种真我是生动活泼、真机盎然的,只有在深层的梦中才会显现出来。另外,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实在的大我,此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没有任何梦象存在。那么,什么是妄虑而梦呢?举例来说,白天看见一女子,美貌绝伦,如同天仙,晚间便在梦中与之相蚺,甚至云雨一番,颇能快人心意,醒来之后,但见下体粘湿,方知是白日春梦。这种梦想便是因眼识而致梦,纯属邪想所致,没有任何“天机”藏于其中。
其三为寤知凶厄者,不占。这是说梦中所兆极其典型,用不着再占。当然也有少数人为了逃脱“天数”,强行卜占,那么其间的灵验,便值得怀疑了。明代陈士元的《梦占逸旨》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据《左传》记载,有一个名叫声伯的人,梦中渡洹水,并食琼瑰,奇怪的是在梦中又哭又歌。声伯自己便很通晓占梦术,醒来之后,知道是一个凶兆,惧而不敢占。后来又过了·;段时间,知道天命难违,为了求得心理安定,便强占为吉,结果只过了一天,便呜呼哀哉了。因为此梦按照占梦术解释,实在是一个死象,梦中所为都是送亡魂的仪式,其凶是不言而喻的。
其四为梦而未终、中途惊醒者不占。在古人看来,一个负载吉凶之兆的梦都是有首有尾的。因为梦其实就是一种象征语言,按照古代占梦家的说法,这是神明向人晓谕的语言。如果梦而未终,尤其是中途被人吵醒,那么便是神谕未明,不可轻易占卜。当然,如果梦境已尽,梦中的彦思比较完整,那就不在此例了。。 最后,梦虽有终始但醒后忘佚大半者,不占。这条不难理解,有些人天**做梦,但是梦后便完,或者是梦醒之后,只能记起一些杂乱的情节,对这些杂梦也不能进行占断,因为其间的“真机”已被扰乱。
以上是五梦不占。另外,古代占梦术对占梦者也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人读了梦书之后都能成为占梦士,只有符合某些特殊条件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占梦家。否则,即使强行卜占,也没有灵验可言。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神在梦中晓谕的语言,只有那些能跳出梦境、不为梦 象所囿的人才能破译。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一致的。古希腊时期,阿波罗神庙的神谕是极其灵验的了,但也只有那些能够沟通神人意志的巫士们才能晓知。即使象苏格拉底这样的圣哲,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清楚“苏格拉底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这句神谕的真正意思。
同样,在古代中国,对占梦者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这些要求,占梦时就不能灵验。这便是著名的‘占有五不验。”
第一,占梦之人,昧其本原者,不验。
这句话的意思,按明代陈士元的解释是:“梦有本原,能通乎本原,则天地人物,与己一也。”占梦者必须对天人之际、宇宙万物的道理参究透彻,才能占断天下之梦。也就是说,人生如梦,睡梦之梦为小梦,人生为大梦。占梦者自己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然后才能为人占梦,否则以梦中入占梦中事,那就是‘笔糊涂帐。按照这种理论推测,最高明的占梦家便是宇宙的大觉悟者。这种人能占尽天下之梦,并由梦而觉,直至成圣成仙。象著名哲学家庄子,便是这一类人。庄子说:“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困哉!”当然,这里所要分析的占梦并不是占人生大梦,而是占梦中之梦。古代的占梦家认为,并不一·;定要将宇宙的大道理悟彻,只要牢记人生如梦这一原则,不深陷梦中之境就行了。如果能再由占梦所为,有所领悟, 由小梦而觉大梦,那将是更高层次的追求。
第二,术业不专者,不验。
古人认为占梦者定要熟读梦书,掌握基本的梦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遵循正确的途径,将神之所示,明白无误地破译出来。另外,一个高明的占梦家必须善于联想,从细微的象征中找出吉凶的征兆,否则就有可能对神谕熟视无睹,难得要领。
第三,精诚未至者,不验。
占代的占梦术就是要将梦者的感应明白地揭示出来。有些梦象明白易懂,有些则迂回曲折、扑朔迷离,这就要求占梦秆必须虚其神明,以精诚的态度去感知梦境所示,这样才能揭示梦象的含义。《周易》讲:“思之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为通之”,这就是对占梦术的最好诠释。否则随意而占,不加思索,就不能成为一个高明的占梦家。
第四,削远为近小者,不验。
这一条是指占梦者不能将道与术分裂。古人认为,占梦虽属小术,但其中也蕴含着大道之理,可以由术而通向大道。后来的一些术数之士,割裂道与术的关系,把占梦局限为只言梦境吉凶的小术,不懂得由梦中之梦了解人生之梦,由小觉转入大觉的道理。这样就会使占梦成为一门小术,不但不能灵验,也不可能通入大道。
第五,依违两端者,不验。. 古人认为,对梦境所预示的吉凶,占梦者必须明白地揭示出来,不能含糊其辞,依违两端。否则就违背了占梦术的原则,成为欺世盗名之徒。